俞敏德 |纪念堂
俞敏德

1921--0-1- — 2009-09-03

拜访:1479次 献花:0束 点烛:0次 祭酒:0次 挽联:0次 留言:0条 上香:0次 献贡:0件 点歌:0首 祭文:1篇
思亲随笔(一)—(五)
思亲随笔(一)—(五)
发布时间:2010-03-21 00:00:00 点击量:1143

 

思亲随笔(一)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妈一生信奉李白这句诗。受她影响,这句诗也溶化在我血液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走之前要对得起良心。)妈妈说于2004年中秋。(不要给我买吃的,穿的,钱留给小孩读书。)最后几年她一直这样对我说。受教育给她的好处令她晚年感恩她爸,执着要去福建为父迁坟。重视子女教育当是她留给我们大家的传家宝。妈为子女读书,付出太多!我忆及60年代她大盆大盆洗衣服。要我们腾出时间学习。
 
 
思亲随笔(二)
妈妈走了留下的回忆太多太多!我最要感谢她的,是给了我一个好名字。英文球,中文博。令我一生追求博学广游,爱好广博。六十年代住成贤村,妈妈给我们开讲诗词。记得我是找一个高茶几当桌作记录。我爱中华诗词爱写诗弄文的习惯由此培养。那年清明,我陪妈及姑去给奶上坟。下汽车,过铁路隧道,眼前一派田野春光。有绿油油的菜地,有桥,桥边有柳。微风拂面,我们十分惬意。走着走着,妈吟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看见路边一小池塘波光鳞鳞。我们都被眼前大自然美景淘醉。那次出行,姑不慎脚被竹尖刺破。后来三人兴致勃勃去了哥哥家看蕃蕃,留下宝贵照片。南唐冯延巳名句妈已溶化在血液里,那个美好场景永远定格在我记忆中。
 
思亲随笔(三)
妈妈留给我的美好印象:一是她解放初穿旗袍时的靓丽形象;二是我上九中后,在大操场看过她打排球时的飒爽英姿。我当时看呆了,既而又很骄傲。因为旁边有我同学。我有这样来斯的妈妈让她们羡慕;三是在淮阴码头公社。68年底她动大手术后,就没骑过自行车。下乡带上自行车为购物省力。那年过年我回家过年,好象哥哥也难得一同回家。妈很高兴。一天下午,她突发兴致,要骑车。我们一起陪她去学校操场。她骑上自行车,很快掌握龙头,骑了起来,不一会儿,已会转圈, 绕篮球架了。学校同事夸她,她很高兴。当时,一抹冬日夕阳暖暖地映照着她微汗的脸,也映照着我们大家的笑脸。
 
思亲随笔(四)
妈妈让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陶奇的暑期日记]。我记得在成贤村家里,也是暑假,她拿了这本书,说:你可以看课外书了。那个暑假,我跟着陶奇一起过了个美好的假期。长大以后,我才知道书是冰心老人写的。书中对松树老叶新芽颜色的描写我现仍能记得。是妈妈和冰心老人引导我热爱大自然,关注五彩缤纷的色彩。妈有一个人家送的大坤包。总在学校图书馆借许多书背回家。那时我小,还不能看。在我快上小学时,我干了一件坏事:将学校的书拿来练字。封面封底封二写了许多[送给爸爸]。因为我学锈花。绣了一方手帕。要送给远在监狱从未见过的爸爸 。犯了大错。被妈妈好一顿批。拼命用相皮檫那不易檫去的字迹!从此知道要爱惜公物。住成贤街成贤村,是妈学孟母择地而居选择的。战乱后回南京,爸爸想住夫子庙一带。妈妈想住文化氛围好的城北。最后选在这里。一直住到被迫下放,全家离宁。隔街就是南京图书馆。让我们受益多多!
 
 
思亲随笔(五)
上幼儿园时,一天南图成立儿童阅览室。我们被带到那里,小桌子小椅子,看什麽书已记不得了。阅览室似乎也没开放多久。南图使我真正受益,是上中学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去进大门左边的小小阅报室看报。每每等管理员来收报才念念不舍地离去。这里培养了我一生读报的好习惯,后来发展成分类集报。曾得到已故文博前辈大家史树青的[集腋成裘,人弃我取,丰富收藏,点石成金]题词褒奖。对自己学习,写作,修养都有好处。
我们住明代大学府国子监旁的成贤街成贤村,这里有当时南京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但只姐姐得已入学。我和哥哥因成分和其他原因未上成南师附小。
老来回忆,我幼年有幸能耳濡目染邻居陈家陈老爷爷。他们家住的是南京图书馆为馆长租的房子。陈爷爷儿子是馆长。陈爷爷属末代文人雅士。他什麽都会:种花,养鱼,收藏……他甚至会手工做鞋。他送妈妈一双他做的布鞋。他给我们看收藏的邮票,邮折。打开我幼小心灵的窗口,他送哥哥许多邮折。他家搬到北京后,院里那块封闭的那麽兴兴勃勃的花园花没了,大缸也没了。我常面对那板结的土地怅望,若有所失。陈爷爷雅致丰富的生活情趣影响了我一生。
思亲随笔(一)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妈一生信奉李白这句诗。受她影响,这句诗也溶化在我血液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走之前要对得起良心。)妈妈说于2004年中秋。(不要给我买吃的,穿的,钱留给小孩读书。)最后几年她一直这样对我说。受教育给她的好处令她晚年感恩她爸,执着要去福建为父迁坟。重视子女教育当是她留给我们大家的传家宝。妈为子女读书,付出太多!我忆及60年代她大盆大盆洗衣服。要我们腾出时间学习。
 
 
思亲随笔(二)
妈妈走了留下的回忆太多太多!我最要感谢她的,是给了我一个好名字。英文球,中文博。令我一生追求博学广游,爱好广博。六十年代住成贤村,妈妈给我们开讲诗词。记得我是找一个高茶几当桌作记录。我爱中华诗词爱写诗弄文的习惯由此培养。那年清明,我陪妈及姑去给奶上坟。下汽车,过铁路隧道,眼前一派田野春光。有绿油油的菜地,有桥,桥边有柳。微风拂面,我们十分惬意。走着走着,妈吟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看见路边一小池塘波光鳞鳞。我们都被眼前大自然美景淘醉。那次出行,姑不慎脚被竹尖刺破。后来三人兴致勃勃去了哥哥家看蕃蕃,留下宝贵照片。南唐冯延巳名句妈已溶化在血液里,那个美好场景永远定格在我记忆中。
 
思亲随笔(三)
妈妈留给我的美好印象:一是她解放初穿旗袍时的靓丽形象;二是我上九中后,在大操场看过她打排球时的飒爽英姿。我当时看呆了,既而又很骄傲。因为旁边有我同学。我有这样来斯的妈妈让她们羡慕;三是在淮阴码头公社。68年底她动大手术后,就没骑过自行车。下乡带上自行车为购物省力。那年过年我回家过年,好象哥哥也难得一同回家。妈很高兴。一天下午,她突发兴致,要骑车。我们一起陪她去学校操场。她骑上自行车,很快掌握龙头,骑了起来,不一会儿,已会转圈, 绕篮球架了。学校同事夸她,她很高兴。当时,一抹冬日夕阳暖暖地映照着她微汗的脸,也映照着我们大家的笑脸。
 
思亲随笔(四)
妈妈让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陶奇的暑期日记]。我记得在成贤村家里,也是暑假,她拿了这本书,说:你可以看课外书了。那个暑假,我跟着陶奇一起过了个美好的假期。长大以后,我才知道书是冰心老人写的。书中对松树老叶新芽颜色的描写我现仍能记得。是妈妈和冰心老人引导我热爱大自然,关注五彩缤纷的色彩。妈有一个人家送的大坤包。总在学校图书馆借许多书背回家。那时我小,还不能看。在我快上小学时,我干了一件坏事:将学校的书拿来练字。封面封底封二写了许多[送给爸爸]。因为我学锈花。绣了一方手帕。要送给远在监狱从未见过的爸爸 。犯了大错。被妈妈好一顿批。拼命用相皮檫那不易檫去的字迹!从此知道要爱惜公物。住成贤街成贤村,是妈学孟母择地而居选择的。战乱后回南京,爸爸想住夫子庙一带。妈妈想住文化氛围好的城北。最后选在这里。一直住到被迫下放,全家离宁。隔街就是南京图书馆。让我们受益多多!
 
 
思亲随笔(五)
上幼儿园时,一天南图成立儿童阅览室。我们被带到那里,小桌子小椅子,看什麽书已记不得了。阅览室似乎也没开放多久。南图使我真正受益,是上中学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去进大门左边的小小阅报室看报。每每等管理员来收报才念念不舍地离去。这里培养了我一生读报的好习惯,后来发展成分类集报。曾得到已故文博前辈大家史树青的[集腋成裘,人弃我取,丰富收藏,点石成金]题词褒奖。对自己学习,写作,修养都有好处。
我们住明代大学府国子监旁的成贤街成贤村,这里有当时南京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但只姐姐得已入学。我和哥哥因成分和其他原因未上成南师附小。
老来回忆,我幼年有幸能耳濡目染邻居陈家陈老爷爷。他们家住的是南京图书馆为馆长租的房子。陈爷爷儿子是馆长。陈爷爷属末代文人雅士。他什麽都会:种花,养鱼,收藏……他甚至会手工做鞋。他送妈妈一双他做的布鞋。他给我们看收藏的邮票,邮折。打开我幼小心灵的窗口,他送哥哥许多邮折。他家搬到北京后,院里那块封闭的那麽兴兴勃勃的花园花没了,大缸也没了。我常面对那板结的土地怅望,若有所失。陈爷爷雅致丰富的生活情趣影响了我一生。
 
俞敏德女儿  俞鸣(笔名吕石,曾用名高小博、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