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留言
倡导文明理性 弘扬人文精神—我校推动遗体捐献工作记实
发布时间:2009-08-17 13:35:27 作者:陈昊、李莺、王荣、钱璐、沈婷、张洁、丁振琴、王敏海【 】 浏览:2334
摘要:2009年 4月5日早晨九点,南京雨花功德园。 在南京捐献遗体志愿者纪念林前,我校90多名学生与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同学一道对遗体捐献志愿者进行公祭。

新闻导引

2009 45日早晨九点,南京雨花功德园。

在南京捐献遗体志愿者纪念林前,我校90多名学生与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同学一道对遗体捐献志愿者进行公祭。学生们在纪念碑前献上花篮,100多名医学生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此时,灰蒙蒙的天空飘起了微微细雨,而原本喧闹的四周也渐渐安静下来。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声音,在细雨中透射出的沉稳、坚定和有力。一束束纯洁白菊花,一个个脱帽鞠躬致敬,饱含的是每一名医学生对捐献遗体志愿者的崇敬、尊重与悼念。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与南京市红十字会下设的志友组织举行追悼活动。十多年来,我校在推动完善遗体捐献工作、并以此开展医学生伦理教育工作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积极倡导遗体捐献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协会(以下简称“志友协会)是全国第一家志愿无偿捐献遗体的群众组织,成立于199610月。我校是这一组织的积极发起者和推动者。当时,在我校人体解剖教研室叶蒙福、王鹤鸣两位教授支持下,江苏省一批离退休干部向社会发出了无偿捐献遗体的倡议,经媒体报道引起广泛社会反响,仅两个多月登记报名的志愿者就达300多人。时任我校校长的张振声教授也是该活动的鼎立支持者。同年,我校设立了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正式开展遗体捐献登记接受工作。

为什么要鼓励和倡导遗体捐献?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主任丁炯教授介绍,对于医学院校,鼓励和倡导遗体捐献有着特殊意义。首先,人体解剖是生物医学的基础,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必修科目。目前临床诊疗中还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也有赖于病理解剖分析原因、改进医疗、发展科学。医学教学或科研离不开解剖学标本,遗体志愿捐献有利于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其次,遗体捐献对于医学生群体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伦理道德教育,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生命,在实验操作中切实做到爱惜标本,更加珍惜从事医学专业学习的机会。第三,提倡遗体捐献也是对传统殡葬观念的一种文明改革,有利于移风易俗。

推动完善捐献工作

遗体捐献工作的整个环节包括接受有捐献遗体意愿的市民咨询、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在志愿者去世后接受遗体捐献等。目前,南京市的遗体捐献工作由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南京市志愿捐献遗体工作委员会规划、协调、管理,委员会下设联络站和若干登记接受站。登记接受站工作分别由有关医学院校科室承担负责具体工作。目前全市只有我校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和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有权负责接受与处理捐献遗体。

2007年南京市“志友”协会日常办公点从市第一医院迁入我校,基础医学院老师们把自己有限的办公室挤出来作为协会的办公场所,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为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每当有人电话或上门咨询有关捐献事宜,学院老师和“志友”的工作人员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学院印发了《遗体捐献纪念手册》详细指导捐献的流程规范和办法,制作了崭新的荣誉证书颁发给志愿者。在遗体接受环节,不管捐献志愿者去世是在节假日或是深夜,家庭住址是远离学校,还是偏僻难寻,负责遗体接受工作的解剖学教研室老师们总是不辞辛苦、牺牲休息时间将遗体接收到学校。去年学校给解剖学系配备了专用救护车,给遗体接收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应捐献者家属要求,学校还协助在江宁校区解剖教学楼厚德厅协助举办告别仪式,提供人性化服务。“我们希望通过师生共同努力,通过越来越完善的遗体登记接受服务工作,向捐献者及家属对医学教育事业的贡献表达敬意”,据丁炯教授介绍,“我校自1996年正式开展管理遗体捐献工作,至今已有13年。在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下,近两年我校接受遗体捐献数量从过去每年平均20多例上升到50多例。截止到20093月止,我校共接受捐献遗体370例。” 在南医大五台校区2号楼133室“志友”协会办公室, 77岁的“志友”协会副总干事赵玉坤老人告诉本报记者:“截止到20093月,我市已有3904位捐献遗体志愿者登记在册,647位实现了遗体捐赠。捐献者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既有中科院院士、老将军、离退休干部,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和教师。”

尊重关爱广大“志友”

数年来在我校形成一个传统,每一位医学生在上解剖学课之前都要向遗体肃立致敬。据江宁校区解剖学教研室方实邦老师介绍,在解剖教学和制作标本的过程中,老师们都会严格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防止细菌污染遗体;轻拿轻放避免损伤遗体;实验完成后,都会认真整理摆放整齐。“在我眼中,每一具遗体都是老师,甚至是亲人。每一位医学生都应对遗体爱惜和尊重。对医学生而言,尊重遗体就是关爱生命,体现的是对医学职业操守及人格的尊重。这些遗体捐献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们。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怀着感激和尊重的心情。”

在基础医学院老师带领和“志友”协会负责人指导下,在学工处等部门配合下,以五台江宁两校区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为主体,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各层面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的各项服务志友活动。例如,到“志友”家中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给予医学保健咨询和体检服务,送上慰问礼物等。对于志愿者中的孤寡老人,与其建立固定联系,定期上门为他们做家务,陪聊天,缓解老人们的寂寞。2008年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还专门发起“志友之心”年度系列活动,有112名学生报名参加服务活动。该活动组织者赵石砚同学说:“我们每年都举行这样的活动,为的就是把对志愿者的关爱带到校园,使大家对志愿者的感恩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也使我们同学从中得到最鲜活生动的人格道德教育。”

长期与我校师生合作开展服务志愿者活动的“志友”协会副总干事赵玉坤老人评价说“南医大的同学们非常热情可爱”。他回忆起我校学生服务活动的故事印象很深:“有个叫吴琳的同学,因为无私为捐遗志愿者服务,当选上了第一届‘感动南医’人物。他们自己掏钱买奶粉等慰问品,只留下1块钱作为回来的公交车费。志愿者们拿着奶粉都说‘这哪里是奶粉啊,这是孩子们金子般的心’”。

广泛宣传“志友”精神

为让更多的人接受遗体捐献的观念,缅怀“志友”们的奉献事迹,在一些节日比如世界红十字日、国际爱眼日等,我校学生会青协和许多院系班级都会走进大型企业和社区,进行遗体捐献的主题宣传,通过发放资料,现场咨询,义诊、服务市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做法。

20073月,我校遗体志愿捐献者纪念网站“厚德园”建成。丁炯教授介绍:“当时校领导提出可以在网上建立捐献志愿者纪念平台的建议,适逢我校开展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于是作为申报项目,网站应运而生”。它的开通使其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地对遗体捐献工作和志愿者进行纪念宣传的公益性网站。网站开辟了学校师生服务志愿者的活动动态,电子医学伦理馆,捐献流程法规介绍等版块。网站特别开辟了个人网上纪念堂,目前已具备献花、献烛、祭酒、点歌等多种功能,供捐献者亲属们追忆、缅怀和悼念他们的亲人。

落成于2003 年的校医学伦理馆则,座落在江宁校区解剖楼内,馆内陈列着部分遗体捐献者的生平事迹和图片,历年捐献者名单等。依托“厚德园”网站,伦理馆实现了网上数字化和实物展板图片的联动宣传。纪念馆开馆以来,已吸引数万医学生以及上级领导,兄弟高校,社会团体,志愿者家属社会人士前来参观,很多参观者在馆内设立的留言薄上写下动人的感受。全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教授在留言中写道:“医疗最需要伦理,伦理最集中的体现在医学教育事业中”。有的学生留言说:“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的意义是无限的。在当代社会里,还有这么多可敬可爱的人们,值得我们敬重!”。医学伦理馆已成为对对医学生进行伦理教育和对外宣传遗体捐献工作的重要窗口。(陈昊 李莺 王荣 钱璐 沈婷 张洁 丁振琴 王敏海)

 

 

Tags:
上一篇:前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参观医学伦理馆留言
下一篇: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韩星臣参观医学伦理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