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招募
当前位置:
首页>志愿者招募
以生之名,大爱无疆
发布时间:2015-04-11 21:14:23 【 】 浏览:2464

                                                 ----记我校医学伦理教育馆首次招新

南京医科大学伦理馆始建于2004年,着力打造人体解剖学“感恩、尊重、大爱”的特色文化,以生命之名,体现大爱无疆。医科大学的清明节,因为有了志友而与众不同;感恩志友,因为有了伦理馆而更添绚丽浓厚一笔。清明又来,伦理馆首次招募大学生讲解员志愿者。

记者赶到解剖楼的时候,本次志愿者招募的负责人张露青老师正在和报名参加志愿者的同学们开会。她告诉我们,“我们原来也考虑过校报记者团,但是想到记者团人员本就不充裕,加之任务一直繁重,况且,伦理馆的工作除却文字撰写还包括网站的维护,不想再给记者团的同学增加负担了。”张露青体贴的说,“其实记者团对于这方面活动的参与很多,一直都没有游离于我们之外,像最近筹办的遗体捐献的宣传片,就是在记者团的配合下得以顺利进行。”所以,这次招募主要从唐仲英爱心社的成员中选出20名志愿者,他们会从最初的文字组织开始负责。

    “我们爱心社始终对志友和解剖伦理馆保持热切关注,”爱心社财务部副部长,同时也是志愿者负责人张诗博告诉我们,“最初前任社长姜海婷争取到打扫解剖楼的机会,现在这成了我们的常规活动,她还和解剖系一起做课题,编软件,走近志友,和他们深入交流。之后我们一直在争取更多机会和解剖系合作,和志友接触。新馆建成之后没多久爱心社就担任了一次解说员——“那是第一次解说,由我们社尚星辰学姐做解说员。当时就有三四十个社员参加。”这次招新,我们详细介绍了爱心社和之前接触志友的工作,提交了很多资料,好不容易在和支心轩的竞争中获得这次机会”。“可以说,为了承担讲解员的工作,我们从没有松懈过,希望能够通过前期的铺垫,更快地接手讲解员的工作。”

担任讲解员的志愿者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们大多参与过感恩志友活动,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由于还要负责网站的建设,所以要求志愿者在网站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考虑到来访人员的多样性,外语能力和外交能力也是挑选原则之一。除了这些,对解说员的解说方式、技巧、工作态度等也有更多的要求,这一点会在全面熟悉工作之后开展专门训练,其中就包括表情,语言,动作这些细节的训练。“毕竟,无论是对志友还是对访客,尊重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中,解说中,更是在每个表情动作的细节里。”

刚接手这份工作,张诗博表示,“毕竟经验欠缺,很多工作安排仍在考虑商讨和紧张准备中。但是等得到丁炯老师和张露青老师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能有机会和平凡普通又伟大的志友接触,同学们都很兴奋。之前负责网站建设的支心轩还安排人员辅导我们的志愿者,协助我们接手网站工作。我们有信心把工作做好!”

虽然最初也有面向全校或者校外招募的打算,但考虑资金支持,人员筛选,文字撰写能力以及参加公益志愿活动的经验素质等各方面,爱心社的成员更具优势。再加上爱心社对和解剖系合作组织感恩志友活动期待已久,张老师相信,志愿者们一定会全力以赴。除了文字资料的组织更新,维护相关网站,对志愿者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张老师强调说,坚持下去!她不希望这得之不易的机会被浪费,也不希望第一届开展的很好,之后又被荒废。对此她建议志愿者每学期召集开两次会议,大家交流交流。

在有志愿者之前,上解剖课的同学进伦理馆都是由任课老师讲解,校外人员参观基本上都是张老师带领。作为伦理馆建设的牵头人,文字工作最初都是她在负责。自2003年起,遗体紧缺问题已经很严峻,部分专业迫于无奈已经停课,只有七年制尚有机会上解剖课。全国第一所“伦理馆”是天津医科大学的“生命意义展室”,受了天津医科大的启发,在接剖系老师的倡导下,我校建立了全国第二所纪念遗体捐献的伦理馆。

伦理馆的建设总的来说是比较顺利的,最为困难的就是组织志友的资料,包括志友的资料和志友家属的资料,很多珍贵的资料和照片要跑到志友家里,甚至单位去搜罗。张老师负责文字,丁炯老师负责图片,还有解剖系其他老师。“都是咱们自己的老师,要是志友去世,一般是24小时之内到医院接受遗体,这都是我们的技术员老师兼职在做。这并不是他们的职责。我们的两位技术员老师24小时手机都是不关机的,就是深更半夜,大年初一,只要电话来他们就要去。所以这些工作需要有人和经费支持。这一块的工作丁炯老师是做的最多的,没有他的话我们的工作不会做的这么深入。和学校的各个部门联系沟通,和校长副校长沟通,和红十字会的负责人联系,包括申请建设的经费,总之是四处奔走。”从最初30560多平米的“伦理馆”到如今100多平方米,“虽然说我们做的工作即使是一整层楼都不够展示,但解剖系就这么大,建设这个新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伦理馆建设中外部的帮助主要来自红十字会和志友组织的志友办。提及来自志友的帮助,张老师说,“志友办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他们非常,非常周到的想到我们会有什么需要。这很难能可贵,因为他们很多人是退休的,年纪大的老人。在和他们接触中,能够明显感觉出他们为什么会是志友。他们不会觉得我有多高的境界,我多么无私,我在奉献自己,他们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不同。捐献遗体在他们看来是很平淡的一件事情。而且有些志友也不希望人家到处去宣传他是志友,不想造成什么社会影响,其实他们就是普通人。”

“他们就是普通人”张老师再次说道,“有的志友学历很低,我接触到的就有来自农村的老太太,在他们看来,那(捐赠遗体)就是一件很平淡的事情。他们不觉得自己如何如何,也不想你们要怎么怎么善待我,没有!没有这种想法,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是很简单的。”张老师说,“有些志友不需要被宣扬什么大爱精神,不需要被打扰。同学们去志友家里问问老人身体怎么样啊,量量血压啊,不好的一点是你们每次来的人还都不一样,来了一次的同学下次可能就不会来了。对这个同学来说,这可能只是一次活动,留下了一些文字资料罢了。”“为了什么?去感恩志友是为了什么?我们宣传这样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并不只是为了留下点类似文字照片这种东西。

虽然作为医学院,对人文方面的工作总归是外行,但张老师表示“现在也正在进行一些工作,包括现在正在拍的遗体捐献的宣传片。我们还是会继续摸索,研究下去。”沈子祯   唐剑娇/文)

                                                  

                                                         

 

 

Tags: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招募“感恩志友”志愿者